瑋瑋的成長尺
Lilypie - Personal pictureLilypie Kids Birthday tickers

目前分類:親子教養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新流感、腸病毒、超級細菌……,這些不時躍上頭條新聞的傳染病衝擊著現代爸媽,增添了養兒育女的焦慮。

 

擁有二十年臨床經驗的小兒科醫師周怡宏強調,台灣的父母似乎尤其辛苦。因為根據長庚兒童醫院的統計,台灣六歲以下的孩子,一年約感冒十~十二次,而美國則是四~六次。

 

為什麼台灣的孩子較容易生病?醫界提出了兩項推測:一是「衛生假說」,爸媽過於重視環境衛生,孩子幼時不在地上爬,整天抱手上。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,活在高度衛生、低病原體的環境中,孩子在免疫力發育的重要時期,沒有辦法獲得適當的刺激,日後接觸到一丁點的細菌、病毒即容易感染。二是台灣地狹人稠,加上保姆、托育環境收托的孩子大部分不只一位,周怡宏認為,台灣孩子彼此間的感染很難避免。

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2-04 親子天下雜誌

 

大多數的三、四歲小男孩彷彿處於無法控制的「狂野」期,活力充沛,橫衝直撞,天不怕、地不怕,打斷別人的對話或擾亂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也毫無「悔意」,說話直接大剌剌:「那個阿姨好胖、皺紋好多」完全不在意他人的感受。

有時候,你真的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變成沒禮貌、沒人緣的「討厭鬼」,但你周遭的媽媽們總會安慰你:「男生嘛」、「小男生都是那麼皮」、「沒關係啦,我家哥哥也是這樣……」甚至連你的先生也說:「男生這樣很正常啊,我們以前也是這樣……」但看著孩子一日比一日「不受控制、目中無人」,你還是忍不住擔心:「難道小男孩就沒法像女孩一樣聽話、守規矩嗎?」

 

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出處:2009-04 親子天下雜誌5期

 

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,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。

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‧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,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,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,挫折忍受度高,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。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,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。

 

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前幼兒,父母一定要知道的關鍵知識

 

俗諺:「三歲看大、六歲看老」。究竟教養三至六歲的孩子,施力點要擺在哪裡,才能幫助孩子順利銜接小學生活,發展成一生受用的基礎能力?幼教專家認為,父母應該幫學前幼兒搭建五大支柱:

一、體適能的奠基;

二、同儕相處技巧;

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